白芍甘草湯(白芍甘草湯原方配比)
今天難得有一次休息。陽光尚好,窗明幾凈。恭展《傷寒論》,赫然讀到,“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,其腳即伸”,何等自信豪氣沖天之語,令人慨嘆。
白芍甘草湯(芍藥甘草湯的妙用)
從三秋桂子,十里飄香的季節,到如今“人面桃花相映紅”的春天,來到杭州已經快半年了。每天上下班規陪的生活已經習慣,也慢慢適應大肉包、梅干菜的味道。
我想起初到杭州,曾用芍藥甘草湯的一個故事。
病案
初中同學的爺爺,大概70歲左右,兩年前做了一個腰部手術,可能是損傷了神經的緣故,導致雙側小腿疼痛麻木,不能久行,病人說,腳拇指抽筋,晚上躺下時從拇指一直抽到大腿,難以入睡。
從當地醫院到西京醫院治療后疼痛麻木減輕了大概有四成,但是抽筋的問題卻越發嚴重。2年來未有任何緩解。
5個月前,我剛來杭州,同學便打來電話,讓我開個方。遠在千里之外,為了能更好地問診,我首先讓她拍一張照片,這個算是望診了,是了解病人的整體氣色,然后打電話詢問,這個算得上是聞與問,基本上除了脈診其它三診已經很完善了。
當時了解的情況 雙下肢疼痛麻木,從大拇指開始小腿、大腿抽筋,遇冷加重明顯,偶有口干渴,常有便秘,舌稍紅,其余未有特殊不適。通過照片與聲音判斷此人為弄不靈清類型。
弄不靈清是杭州一帶的口語,大概就是說這個人你問他什么他總回答不到重點,說話交流比較費力。辦事可能令人不放心。等等。我們中醫看病注重情志,所以問與望是相當重要的。
根據這些癥狀,幾乎令人無法判斷抉擇,深感無從下手。想此疾病多少頂尖專家看過都沒有療效,而且時間較長,我又如何下手。
辯證:不由想起芍藥甘草附子湯,芍藥柔肝緩急,肝主筋,抽筋病在肝,且仲景有“其腳即伸”原文,歷代醫家用芍藥甘草湯治療抽筋類疾病大家也耳熟能詳,雖然這個病人專家懷疑神經損傷,長期服用營養神經藥收效甚微,但符合中醫之肝筋理論。
患者怕冷明顯,陰陽兩虛,故加附子。久病之人,必有情志不舒,與之聊天也發現此問題,稍加柴胡疏肝理氣。
所謂大道至簡,如是而已。
生白芍、生甘草、制附子、懷牛膝
生地、川軍、柴胡、當歸
水煎服40分鐘,一日三次。
不出所料,一周后同學打來電話,說吃了三次藥,腿疼痛麻木、抽筋幾乎減輕了七八成,感覺前所未有的舒服。是這兩年來最愉快的時間。
考慮患者腿冷嚴重,教會艾灸足三里。以此方加減調理一個月,患者雖然還稍有麻木疼痛,但已經基本不影響生活,完全可以忍受,每次艾灸完后幾乎和正常人一樣。
老人說,中醫真是太神奇了,離這么遠,就開一個方子,只花八九塊,就治好了這些大醫院也治不好的病。
我在想,這是仲景經方的魅力。
《傷寒論》說“與芍藥甘草湯,其腳即伸”。仲景說“雖未能盡愈諸病,庶可以見病知源。若能尋余所集,思過半矣?!?/p>
我又想起一個工程師的故事,他說一個螺釘是1元錢,知道把螺釘放在哪里9999元。
或許,仲景當初也說過類似的話。
蟲二按
讀到最后一句,不禁啞然失笑,久久不能停息。想當時,我竟然寫出“螺釘”這樣的話比喻,感覺當時確實有些飄飄然,不妥、不妥。戒之,戒之。
但為病人解除痛苦的感覺,又是何其令人自豪!